新疆医学

Xinjiang Medical Journal

专题研究

  • PitNET侵袭的特征基因筛选及CASR调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胡延;吴永刚;陈园;张诚;郭艳英;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PitNET侵袭的特征基因,并探讨特征基因钙敏感受体(CASR)在PitNET侵袭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了包含侵袭性PitNET和非侵袭性PitNET样本的多个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PitNET侵袭的特征基因,并分析特征基因CASR相关的DEGs,采用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共表达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ASR在PitNET侵袭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1)获得709个与PitNET侵袭相关的DEGs,随后经过机器学习方法筛选了PitNET侵袭的特征基因CASR,CASR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区分侵袭性与非侵袭性PitNET的能力,其AUC值分别为0.800和0.858。2)CASR表达相关的基因富集于多个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通路、MAPK通路和cAMP等信号通路。3)共表达分析显示,CASR与PTTG1、MYC等基因之间存在正调控关系。结论 CASR是PitNET侵袭的特征基因,CASR可能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和基因,在PitNET的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55 527-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神经内镜下切除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疗效分析

    丁羽;唐飞;康天峰;张诚;吴永刚;

    目的 研究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手术疗效的因素,得出结论并给予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疗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5年2月选用该术式的63例生长激素垂体瘤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随机生长激素水平是否<1.0μg/L,可以分为生化缓解组和未生化缓解组,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出影响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因素。结果 病患的肿瘤大小、肿瘤Knosp分级、Knosp分组、术后第一天IGF-1、肿瘤全切率与生化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该术式的患者于手术前需关注患者肿瘤的大小、Knosp分级、Knosp分组,术后需关注对术后第一天IGF-1及评估肿瘤切除率,以便于制定术后个体化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是否需要药物或放射治疗,并且精确告知患者术后复查时机和频率。

    2025年05期 v.55 535-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泌乳素与女性非酒精脂肪肝肝纤维化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拍孜来提·吾加木尼亚孜;陈园;

    目的通过对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计算肝纤维化-4指数(FIB-4),了解泌乳素水平(Prolactin,PRL)与NAFLD肝纤维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符合NAFLD诊断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生化资料,计算研究对象的FIB-4水平,分析其PRL水平与NAFLD肝纤维化风险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显著肝纤维化风险组平均年龄43.07±11.53岁,有显著肝纤维化风险组平均年龄59.24±10.2岁,两组间的年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女性中,随着PRL、E2、FT3、PLT水平的升高,显著肝纤维化的风险逐渐下降(P<0.01,P_(for trend)<0.01)。结论年龄的OR及其95%CI为1.17(1.11-1.24),AST-T3的OR及其95%CI为8.68(2.66-28.34),年龄及较高水平的AST是N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LT-T2、T3的OR及其95%CI为0.03(0.01-0.11)、0.04(0.01-0.15),PRL-T2、T3的OR及其95%CI分别为0.32(0.11-0.93)、0.28(0.09-0.86),PRL、PLT是NAFLD发生显著肝纤维化风险的保护因素。

    2025年05期 v.55 542-546+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和增殖活性的评估

    胡延;吴永刚;郭艳英;

    <正>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 NET)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腺垂体细胞,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5%[1]。尽管大多数Pit NET为良性,但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约30%-40%的Pit NET病例侵袭周围骨质、蝶鞍、蝶窦、海绵窦、筛窦以及包绕颈内动脉等[2,3]。值得注意的是,侵袭性Pit NET常伴随高增殖活性,此类PitNET复发率高,耐药性频发,成为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对Pit NET的侵袭性和增殖活性的联合评估有助于治疗规划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25年05期 v.55 547-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论著

  • Ki67表达水平在肺腺癌EGFR不同突变状态下的相关性研究

    摆惠芹;加孜那·托哈依;

    目的 探讨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 protein)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肺腺癌患者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不同突变状态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法(NGS)检测342例2010年—2019年于本院明确诊断肺腺癌的患者,其中DNA总量应不少于150ng,DNA降解程度≥C级,依据是否存在EGFR突变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敏感性突变T790M)(Threonine 790 to Methionine),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对该类患者的病理报告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免疫组化指标中Ki67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状态下的相关性。结果 1.Ki67的表达在年龄、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60岁、III-IV期、腺泡型及低分化的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Ki67改变;2.Ki67高表达与EGFR突变状态的表达具有关联性(P<0.05),EGFR阴性组Ki67表达水平更高。3.Ki67高表达是预测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Ki67的高表达预示着更晚的临床分期和更差的预后,同时EGFR突变阴性的肺腺癌更倾向于表现出较高的Ki67表达,提示较高的细胞增殖活性和相对较差的预后。Ki67可作为EGFR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2025年05期 v.55 55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B细胞免疫功能在HPV持续感染者中的潜在作用

    黄丹丹;李丹;李娟;万雅丽;张小英;郭英;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与外周血B细胞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26例HPV持续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及一过性感染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样本中B细胞、Tfh细胞、Tfr细胞水平,ELISA检测IL-21,IgM,IgG水平,qRT-PCR检测BC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Tfh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而Tfr细胞则显著降低;IL-21和IgG在HPV持续感染患者中显著高表达,而IgM则显著下降;BCL-6在HPV持续感染患者中显著高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持续感染增加了外周血B细胞和Tfh细胞比例,降低了Tfr细胞水平,靶向Tfh和Tfr细胞可以帮助恢复免疫稳态。

    2025年05期 v.55 556-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Er:YAG激光应用于乳牙牙髓切断术中的疗效评价

    许岩;刘晓文;贾培荣;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牙髓切断术后的成功率,探讨Er:YAG激光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8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传统牙髓切断术+iROOT BP盖髓组;观察组为Er:YAG激光牙髓切断术+iROOT BP盖髓组;术后分别在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并使用Zurn&Seale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疗效。结果 两种方法在第1、3、6、12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成功率均相近。术后第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3.2%和90.9%,影像学成功率分别为90.9%和88.6%,两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年观察期内,Er:YAG激光应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同传统方式疗效相近,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2025年05期 v.55 560-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李婧;李敏;马军;郭凤;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否能改善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疼痛,明确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项目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2月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P组,仅在术后行PCIA)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E组,术前实施超声引导下ESPB,术后行PCIA),每组2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首次PCIA按压时间、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剂量,术后恶心、呕吐、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术后6h、12h、24h、48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P组,首次PCIA按压时间、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剂量优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ESPB应用于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术后镇痛效果好,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了舒适化医疗。

    2025年05期 v.55 564-566+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缝合止血法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袁莉敏;刘婧;于红丽;张瑞兰;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缝合止血法对育龄期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及调查临床满意度。方法 随机将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例卵巢囊肿患者分为2组,各43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术中实施双极电凝止血法,观察组术中实施缝合止血法。比较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指标、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4周,观察组LH、FSH较对照组低,E2、AMH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4周,观察组PSV、AFC、卵巢体积较对照高(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缝合止血法更利于调节育龄期患者机体性激素水平,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获得良好的临床满意度。

    2025年05期 v.55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miR-671-5p、miR-424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素颜;王利霞;任小晶;

    目的 探究循环微小RNA-671-5p(miR-671-5p)、微小RNA-424(miR-424)预测多发性骨髓瘤(MM)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病例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MM患者。根据入院收治起12个月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预后不良组(19例)。比较两组血清miR-671-5p、miR-42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R-671-5p、miR-424对近期预后的影响,ROC曲线评估miR-671-5p、miR-424预测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高于预后良好组,miR-424水平(3.13±0.81)高于预后良好组(2.53±0.69),miR-671-5p水平(0.52±0.16)低于预后良好组(0.70±0.2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ISS分期Ⅲ期(OR=8.575,95%CI=1.047~70.248)、miR-671-5p(OR=0.021,95%CI=0.001~0.627)、miR-424(OR=4.812,95%CI=1.775~13.041)是MM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miR-671-5p、miR-424预测MM近期预后的AUC为0.742(95%CI=0.621~0.863)、0.723(95%CI=0.573~0.873),敏感度71.9%、78.9%,特异度73.7%、68.4%。结论 miR-671-5p、miR-424与ISS分期均是MM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miR-671-5p、miR-424对MM近期预后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2025年05期 v.55 571-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HOTAIR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郭杰;张永;周义扬;

    目的 检测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 HOTAIR)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关节液和健康人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驻马店市第四医院内一科接受诊治的62例KOA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KOA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关节液HOTAIR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HOTAIR的表达与KOA的相关性。结果 KOA患者关节液HOTAIR表达值为(0.562±0.031),显著高于健康人(0.342±0.029)(P<0.05)。随着K-L分级的增加,KOA患者关节液HOTAIR表达是呈增高趋势,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关节液中HOTAIR水平与K-L分级呈正相关性(r=-0.574,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关节液HOTAIR诊断KO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取相对表达值0.655为cut-off值,关节液HOTAIR对KOA诊断的特异度为66.74%,灵敏度为75.48%。结论 KOA患者关节液HOTAIR的表达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其水平与KOA病情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节液HOTAIR的表达水平不仅可以作为KOA的诊断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估KOA病情的参考指标。

    2025年05期 v.55 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脑小血管病与颅内大动脉硬化超声参数、MMP-9、Lp-LPA2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田澍冰;蔡明志;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超声参数、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31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MRI总体疾病负荷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55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血脂、血糖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参数、MMP-9、LP-PLA2水平。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VD严重程度的独立因素。结果 重度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收缩压、脉压差、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MP-9、LP-LPA2高于中度组,中度组上述指标高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2.175)、合并高血压(OR=1.284)、高搏动指数(OR=4.119)、高MMP-9(OR=1.121)、高LP-LPA2(OR=3.711)是CSVD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VD病情与LAA超声参数、MMP-9、LP-PLA2水平存在相关性,通过大脑中动脉TCD检查及检测MMP-9、LP-PLA2指标,可为CSVD初步筛查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55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焦作市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罗薇;苏红;

    目的 探讨焦作市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简单随机抽样法从焦作市抽取0~60岁健康人群256名。采集所有调查对象血清样本检测麻疹IgG抗体和风疹IgG抗体情况,并分析麻疹和风疹抗体阳性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焦作市健康人群256名中有233人麻疹抗体为阳性(91.02%);有189人风疹抗体为阳性(73.83%)。不同年龄、免疫史、距离末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时间、职业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免疫史、职业的健康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免疫史、距离末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时间、职业是焦作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免疫史、职业是焦作市健康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焦作市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均偏低,其抗体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免疫薄弱人群,加强干预。

    2025年05期 v.55 58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头端可弯曲负压吸引鞘在肾结石治疗中的效果

    王冬冬;郭振坤;朱要辉;熊建荣;

    目的 探究头端可弯曲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对比普通输尿管鞘在单侧肾结石行一次性软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单侧肾结石行一次性软镜治疗者86例。根据输尿管鞘差异划分为观察组(45例,头端可弯曲输尿管负压吸引鞘)、对照组(41例,普通输尿管鞘)。比较两组手术层面情况、结石清除率、感染参数(PCT、IL-6、WBC)、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2.67±4.19)min]较对照组[(67.71±4.58)min]更短,术后住院时长[(3.96±0.67)d]亦较于对照组[(4.34±0.82)d]更短,均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在术后第1d、术后4周为71.11%(32/45)、97.78%(44/45),均较于对照组[36.59%(15/41)、80.49%(33/41)]更高,均P<0.05。术后24h,观察组PCT、IL-6、WBC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感染、总并发症率均比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P<0.05。结论 头端可弯曲输尿管负压吸引鞘相较于普通输尿管鞘联合一次性软镜治疗单侧肾结石能够缩短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感染炎性反应,减少并发症。

    2025年05期 v.55 589-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早期颅骨成形术对创伤性脑损伤减压开颅术后脑积水的影响

    窦允伟;

    目的 评估因创伤性脑损伤(TBI)而接受单侧颅骨减压切除术(DC)患者发生创伤后脑积水(PT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126例TBI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PTH组(n=25)和无PTH组(n=101)。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放射学、手术和术后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PT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DC后2个月内的早期颅骨重建与PTH发生率较低有关(P<0.001);PTH与1年随访不良功能结果相关(P=0.047)。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DC后2个月内的早期颅骨成形术与TBI后PTH发生率较低有关。

    2025年05期 v.55 593-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铜砭刮痧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

    高倩;

    目的 观察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护理中开展中医铜砭刮痧护理技术联合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 在2023年1月至12月本院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选择110例为对象,按照Excel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55例,开展康复护理支持)和观察组(55例,康复护理+中医铜砭刮痧护理技术)。对比患者睡眠、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等。结果 对比患者AIS评分,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恢复期间心理状态,BDI、BAI量表评分,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护理中开展中医铜砭刮痧护理技术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2025年05期 v.55 596-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观察

    罗怡琪;宋红玲;左永杰;刘红霞;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在治疗肝郁脾虚证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的肝郁脾虚证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加味逍遥散口服结合基础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基础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SCORAD,SDS,SAS评分以及采集血清学样本测定IL-4、TSLP水平。结果 两组间的一般情况,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在治疗4周后的SCORAD,SDS,SAS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血清IL-4、TS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疗效有效。

    2025年05期 v.55 600-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调查分析

  • 喀什地区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陈雯彬;马依迪丽·尼加提;李倩格;邹小广;

    目的 分析喀什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影响其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喀什地区2013年至2017年264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寿命表法估算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患者中位年龄34(28,42)岁,中位生存时间为72.60(58.90,85.60)月,第1、3、5、7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52%、94.14%、91.41%、89.24%、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患者的0.69倍(95%CI:0.53-0.90);30-39岁、40-49岁、≥50岁年龄段患者死亡风险分别为15-29岁年龄段患者的1.87倍(95%CI:1.29-2.71)、1.70倍(95%CI:1.18-2.70)、2.14倍(95%CI:1.36-3.37);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1-35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为>500个/μl组患者的4.93倍(95%CI:3.04-8.00)和2.32倍(95%CI:1.47-3.65),351-500个/μl组和>5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年龄较大、男性以及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是喀什地区HIV/AI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喀什地区应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干预手段,扩大主动筛查的覆盖范围,及早发现潜在的HIV感染者,及时给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25年05期 v.55 604-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乌鲁木齐某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丽丽;李辉;李雪静;潘正安;李璇;陈纪轩;高霞;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血脂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异常相关影响因素,为确保社区居民血脂健康管理更具科学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12月乌鲁木齐某社区居民空腹血液标本714例,在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检验室进行生化分析,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记录体检者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肌酐及尿素氮。结果 男性血脂异常、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人群高TC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18-40岁人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95, 95%CI:1.04-8.38)尿素氮异常(OR=3.76, 95%CI:1.12-12.59)高TG血症(OR=2.18, 95%CI:1.16-4.08)是高T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OR=1.8, 95%CI:1.16-2.81)肌酐异常(OR=2.59, 95%CI:1.28-5.22)高TC血症(OR=2.19, 95%CI:1.16-4.13)是高TG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积极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并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2025年05期 v.55 610-613+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个案报道

  • 继发性肾动静脉瘘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贾洪亮;李强;高剑;李欢;

    <正>肾动静脉瘘(RAVF)临床上罕见。肾动静脉瘘是相邻动、静脉之间形成的一种异常交通。因其瘘口的大小、部位、病因各不相同,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无症状或可引起出血、低血钾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血尿~([1])。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6月收治1例左肾动静脉瘘、左肾萎缩的男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2025年05期 v.55 614-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综述

  • 皮肤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进展

    刘蕾;帕丽达·阿布利孜;

    <正>皮肤癣菌是一类对角质蛋白具有亲和力的丝状真菌,它们能够侵入并破坏人类及动物的皮肤、毛发和指甲等角化组织。由这些真菌引发的浅表皮肤感染被称为皮肤癣菌病或“癣”。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皮肤癣菌病的发生,比如年龄、性别、温度、生活环境、地理因素和国家经济状况等~([1])。皮肤癣菌病的患病率很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十亿人受其影响,这给全球的公共卫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和艰巨的挑战~([2])。1934年,根据Chester Emmons的分类,皮肤癣菌可以依据孢子的形态及其附属器官分为三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3])。但是,随着真菌系统发育学科的进步,至今,皮肤癣菌能够被分为九个属,包括:毛癣菌属(Trichophyton)(16个种)、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1个种)、奈尼兹皮菌属(Nannizzia)(9个种)、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3个种)、节皮菌属(Arthroderma)(21个种)、副癣菌属(Paraphyton)(3个种)、鸡冠癣菌属(Lophophyton)(1个种)、栉霉属Cenomyces(1个种)、Guarromyces(1个种)~([4])。传统的皮肤癣菌感染诊断方法包括从病变区域采集皮屑进行显微镜检查和接种到培养基进行培养,这不仅耗时长阳性率低,此外,由于结果会受到医师的专业水平影响,难以精确地鉴定到属种水平。

    2025年05期 v.55 617-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及防治策略

    杨艳;王宁;

    <正>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一直是主要死因。据估计,2016年有1790万人死于CVD,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其中85%是由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导致~([1])。近几十年来,高、中、低收入国家的普通人群血糖水平迅速升高,而CH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等生理病理学特征。这些因素导致T2DM患者中CHD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与非T2DM患者相比,T2DM患者的CVD发病率高出2-8倍,且死亡率更高~([2])。T2DM作为一种多因素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葡萄糖稳态受损为T2DM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病理基础。本文综述了糖代谢异常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旨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5期 v.55 622-624+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面部年轻化中除皱术的研究进展

    张钰博;吴竞哲;陈雅琪;吴新民;

    <正>面部除皱术(Rhytidoplasty),又称面部提升术(Face lifting),旨在通过手术的方式减少或消除面部皮肤的皱纹,改善皮肤松弛状况,使面部恢复年轻。面部除皱术的发展历史追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治疗面部衰老最为有效直接的方法。随着求美者的日益增多及求美者求美理念的不断改变,整形外科医生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除皱术式,除皱手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手术术式不断改良,分离平面从浅到深并且逐渐向多层次、多平面化方向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Hamra、高景恒等人根据分离平面标准,将传统的除皱术式分成了3代,即第1代皮下分离提升术、第2代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分离提升术、第3代骨膜下分离及复合除皱术~([1])。1994年,Teimourian等~([2])在传统除皱术的基础上对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并将其方法定义为第4代除皱术,即多层次多矢量除皱术。

    2025年05期 v.55 625-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护理栏目

  • 前馈控制与工作路径表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中的运用

    赵义辉;郭秋月;孙佳;

    目的 探究前馈控制与工作路径表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中的运用。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进行全身麻醉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4例。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躁动情况、麻醉苏醒时间以及Aldrete评分、负面情绪、不同时间生命体征、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苏醒时间、负面情绪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以及干预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Aldrete评分、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患者前馈控制联合工作路径表干预,可以减少患者躁动情况和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干预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55 629-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居家训练与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

    宋晓红;高鲜鲜;师倩倩;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居家核心稳定训练联合路径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路径式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使用居家核心稳定训练。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行为、康复效果以及腰椎活动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OD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GAD-7评分、PHQ-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运动锻炼、与医护人员沟通以及认知症状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腰椎活动度前屈、背伸、左侧侧屈以及右侧侧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居家核心稳定训练联合路径式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腰椎活动度以及腰椎功能,值得推广。

    2025年05期 v.55 634-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知信行量表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吕瑛;党朝;胡静睿;雷红英;

    目的 分析基于知信行量表指导下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水平、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基于知信行量表指导下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知信行得分、用药依从性、血压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知信行得分、用药总依从率比对照组高,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基于知信行量表指导下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其知信行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积极控制血压水平。

    2025年05期 v.55 639-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全员、全程、动态风险评估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中的应用

    杨红艳;常海霞;

    目的 探讨全员、全程、动态风险评估在住院精神科患者暴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精神患者暴力事件进行发生的例数和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管理实施全员、全程、动态风险评估。结果 实施全员、全程、动态风险评估实施前后,暴力事件总发生率实施前9.58%,实施后3.28%,护士工作满意率实施前89.7%,实施后98.7%。结论 全员、全程、动态风险评估应用于住院患者暴力管理,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患者暴力发生率,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2025年05期 v.55 643-64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医疗管理

  • QCC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效果

    刘翔;景剑;马玉娇;陈婧仪;史延峰;刘小娥;雷君;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在某肿瘤专科医院提高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QCC质量管理工具,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等标准活动步骤对医院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开展QCC活动,分析送检率低的主要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实施改进,比较QCC活动前后提高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情况。结果 对策实施前期(2023年1-4月)、对策实施后期(2023年5-8月)和QCC整体活动期(2023年1-8月)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4.41%、68.64%和61.11%,较2022年1-8月送检率44.4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1.47、359.32、248.19,P<0.001)。对策实施前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和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两个指标,2023年1-8月较2022年1-8月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1.25、89.67,P<0.001)。结论 通过开展QCC活动,在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同时,圈员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025年05期 v.55 646-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医学教育

  • 基于ADDIE模型的MDT教学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张雅甜;董正惠;余丽娟;张勤;祁进芳;张莉萍;阿米娜·依明;

    目的 探讨基于ADDIE模型的MDT教学模式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3年度院内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学员25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进行培训;2024年度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学员25例为试验组,采用基于ADDIE模型的MDT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骨科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以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经过该模式培训后的护士骨科专科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岗位胜任力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基于ADDIE模型的MDT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提高骨科专科护士理论及临床技能水平,为骨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引。

    2025年05期 v.55 65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能力培养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杨敏;马晶;杨舒婷;黄国虹;王昌敏;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门促使医学检验技术从细胞形态学水平、代谢与酶学水平、免疫血清学水平发展到基因分子水平的学科,其作为一门前沿课程,却并不受学生的重视,目前存在教材内容老旧、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设备陈旧、短缺,理论、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因此笔者通过探讨基于能力培养的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出“内外兼修”的高质量医学检验人才。

    2025年05期 v.55 65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