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自同;郑峥;蒋玉洁;赖红梅;余小林;陶静;杨毅宁;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围术期决策及早期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3月—2024年7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VR的223例患者,术前按照是否采用3D打印模型分为常规组(n=97)与3D打印组(n=126),比较基线特征、手术指标及早期复合终点(永久起搏器植入、新发脑梗死、轻-中度瓣周漏)。结果 223例手术全部成功。两组年龄、性别、BMI、心率、BNP、术前心脏超声参数和主动脉瓣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参数上未见明显差异。3D打印组永久起搏器植入率4.76%(6/126)、脑梗死0.79%(1/126)、轻-中度瓣周漏2.38%(3/126),均显著低于常规组(12.4%、9.28%、10.31%,均P<0.05)。手术全部技术成功,围术期无死亡。一年以后随访3D打印组心衰的发生率1.29%(2/126)远显著低于常规组(11.34%,均P<0.005)。结论 基于CTA的个体化3D打印模型可在不增加额外风险的前提下,显著降低TAVR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可减少术后起搏器、脑梗、轻到中度瓣周漏的发生,远期心衰的发生率降低,值得在多中心随机试验中进一步验证。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年09期 v.55 1047-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郑峥;彭辉;郭自同;蒋玉洁;胡润旋;余小林;陶静;杨毅宁;
目的 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治疗的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的形态特征与预后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的BAV患者。根据Sievers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Type 0型(主动脉瓣融合嵴不明显或不存在)及Type 1型(存在一个明显的主动脉瓣融合),分析两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形态及一般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共纳入130例BAV患者,其中Type 0型33例,Type 1型9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钙化体积[715(324.3,938) mm~3 vs 461.7(263.5,784) mm~3]、窦管交界径(STJ)[33.7(29.9,36.6)mm vs 30.9(28.2,33.6)mm]、心脏角度(56.81±7.30°vs 53.44±8.22°)、冠脉高度[左冠:18.3(14.3,20.2)mm vs 13.0(11.6,15.2)mm,右冠:19.8(16.3,21.3)mm vs 15.5(13.8,18.3)m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术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中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相近(P=0.71),Cox回归分析表明二叶瓣分型并未增加患者MACCE事件风险(HR=0.91,95%CI:0.35-2.34, P=0.84)。结论 在重度BAV狭窄患者中,Type 0型相比Type 1型钙化更重、STJ及心脏角度更大、冠脉高度更高,但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无明显影响。
2025年09期 v.55 1052-1056+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玲;余小林;王婧雅;安鑫;王钊;黄季江;郭自同;李国庆;杨毅宁;
目的 探讨行经股TAVR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经导管测量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经股TAVR的重度A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使用TTE和经导管测量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不同瓣膜形态间的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133例患者,比较经导管与TTE测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两种方法测得平均压差的一致性差,峰值压差具有一致性(P>0.05),相关系数r=0.50。在不同瓣膜形态中比较BMI、导管测压、植入瓣膜型号及人工瓣膜类型均无差异(P>0.05)。但在BAV与TAV中经导管与TTE测主动脉峰值压差具有差异(P<0.05)。故进一步进行两种方法测峰值压差的一致性分析,在Type0、TAV、大瓣环、小瓣环中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Spearma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0.05),而在BAV及Type1中一致性差(P<0.05),结论 在BAV、Type1类型中,术前TTE不能评估真实主动脉跨瓣压差,此类患者需要进一步TEE进行评估。
2025年09期 v.55 1057-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赖红梅;刘永;陶静;杨毅宁;
本文深入探讨了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trial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AF-MR)的研究进展与展望,重点分析了其病理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在诊断方面,评估了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技术在AF-MR检测与定量分析中的优势与局限。此外,本文评估了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修复和外科手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应用前景。本文还讨论了AFMR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如合适的患者选择标准和长期效果的评估,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与个性化医疗的应用。
2025年09期 v.55 1064-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宋防娟;王晓荣;李万富;
目的 探讨超声、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4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名BA患儿为观察组,另选33名同期胆汁淤积类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日龄、性别、体重、超声结果,粪便比色卡结果以及TBil、DBil、IBil、ALT、AST、GGT、ALP、SCr、血氨水平。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基于逻辑回归分析法的结果构建联合检测因子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BA组患儿与非BA组超声结果、粪便比色卡结果存在差异(P<0.001)。两组患儿日龄、性别、体重、IBil、SCr及血氨水平比较无差异。BA组TBil、DBil、ALT、AST、GGT、ALP水平显著高于非BA组(P>0.05)。超声联合DBil诊断BA的AUC最大,为0.786(95%CI:0.672~0.899)。结论 超声联合DBil对儿童胆道闭锁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超声联合DBIL对BA进行诊断AUC最大,为(95%CI:0.672~0.899)。结论 超声联合DBil用于儿童胆道闭锁诊断的价值较高,临床上值得重点关注。
2025年09期 v.55 1071-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舜;吴婷婷;姜智慧;郑颖颖;谢翔;
目的 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CHD)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016年接受PCI治疗的6046例CHD患者,按基线MCV三分位法分为3组:Ⅰ组(MCV<89.8FL,n=1968)、Ⅱ组(89.8FL≤MCV≤93.6FL,n=2030)、Ⅲ组(MCV>93.6FL,n=2048)。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源性死亡(CM)、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中位随访32个月(最长10年),共记录309例ACM,251例CM,785例MACE,862例MACCE。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MCV组(Ⅲ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低MCV组(Ⅰ组)(11.9%vs 14.6%, P=0.025)。多因素COX回归表明,与Ⅰ组相比,Ⅲ组患者发生ACM的风险降低了25.9%(HR=0.741,95%CI:0.618-0.889,P=0.001);与Ⅰ组相比,Ⅲ组患者发生CM的风险降低了16.0%(HR=0.840,95%CI:0.706-0.998,P=0.048);与Ⅰ组相比,Ⅲ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降低了31.2%(HR=0.688,95%CI:0.517-0.915,P=0.010);与Ⅰ组相比,Ⅲ组患者发生MACCE的风险降低了32.8%(HR=0.672,95%CI:0.489-0.923,P=0.014);结论 低MCV是PCI术后CHD患者远期ACM,CM,MACE,MACCE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MCV作为常规血液指标,可纳入冠心病风险分层体系。
2025年09期 v.55 1076-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谢超;马景旭;安磊;宋娟;阿帕尔·卡哈尔;古丽巴哈·耐买提;木哈拜提·阿布来提;杜金骏;韩秉艳;
目的 讨论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帕金森(PD)前冲步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PD的患者,筛选有前冲步态症状者33例为前冲步态组,无前冲步态患者32例为无前冲步态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扫描DKI序列,后处理分别得到三组患者白质、黑质、红核、尾状核参数MD值、MK值、FA值并进行比较对比。结果 PD前冲步态组黑质的MK值明显高于无前冲步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DKI对PD前冲步态患者脑深部核团微观变化的评估有一定诊断价值,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提供帮助。
2025年09期 v.55 1085-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余游川;白雪;王红梅;
目的 探讨简易躯体能力评定量表(SPPB)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预测作用。方法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对年龄≥65岁的531例老年住院患者分别进行简易躯体能力评定量表和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评定,绘制两个量表评定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计算两个量表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最佳切割值。结果简易躯体能力评定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1.4%,曲线下面积为0.85,最佳切割值为7.5。Morse跌倒评估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81.6%,曲线下面积为0.874,最佳切割值为42.5。结论 简易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作为简单易行预测跌倒评估的工具,灵敏度较高,当评定量表SPPB值小于7.5,提示跌倒高风险。简易躯体能力评定量表适宜在老年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它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患者跌倒的工具量表。
2025年09期 v.55 1089-1092+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唐丽红;张文利;杨洁;耿仁杰;余培;米尔扎提·麦麦提;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术前、术后变化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与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测定法,165例冠心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其治疗前后血浆FM水平、D-二聚体含量、CRP浓度及HDL-C值均进行检测。同期10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用于指标对比分析。对比三组指标:术前与对照找发病风险,术后与术前评疗效,术后与对照看恢复,还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与ROC曲线挖掘指标价值。结果 术前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表现为FM升高(P<0.01)、D-二聚体有差异(P<0.05)、HDL-C降低(P<0.01)、CRP升高(P<0.01)。治疗后,这些指标显著改善,表明治疗效果良好,虽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仍有正向作用。风险因素分析显示,CRP(OR:1.102,95CI:1.015-1.196)、低水平HDL-C(OR:1.102,95CI:1.015-1.196)、FM(OR:1.102,95CI:1.015-1.196)是冠心病风险因素,D-二聚体(OR:1.102,95CI:1.015-1.196)是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FM预测能力最强,CRP与HDL-C预测价值中等,联合检测效能高于部分单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FM、D-二聚体、CRP、HDL-C并联合分析四项指标,不仅能精准评估患病风险,还可为病情判断、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对冠心病防治意义重大。
2025年09期 v.55 1093-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石璐璐;高若飞;路钰夏;郑丽娟;于静;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转氨酶异常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IM合并转氨酶异常的75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转氨酶正常组(n=20)和转氨酶异常组(n=55)。通过病历资料检索,收集研究对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转氨酶正常组和转氨酶异常组在热程、肝脾肿大、眼睑水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CD8~+、CD4~+、CD19~+、CD4~+/CD8~+比值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时NLR百分比越低,IM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的风险越高(OR=0.970 95%CI:0.947~0.994,P=0.014);CD4~+/CD8~+百分比越低,IM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的风险越高(OR=0.903 95%CI:0.848~0.962,P=0.002)。结论 NLR及CD4~+/CD8~+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随转氨酶升高的保护性因素。
2025年09期 v.55 109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喆;贾志强;肖克亚·亚森;张超;田序伟;
目的 对比HYX-TF-C/1型体板固定和R612多功能体位固定板固定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并通过摆位误差的数值来计算CTV的外扩边界。方法 以5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采用HYX-TF-C/1型体板固定,B组(n=30例)采用R612多功能体位固定板固定,患者每周治疗前均使用EPID设备进行正交成像验证得到摆位误差,其中对大于0.5cm的患者进行位置校正。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那种固定方式更优,并计算临床靶区(CTV)外扩为计划靶区(MPTV)的范围。结果 对58例患者290套图像进行分析比较,A组各方向上摆位误差为:X(3.21±1.66mm)、Y(4.41±1.99mm)、Z(1.85±1.21mm);B组各方向上摆位误差为:X(2.18±1.36mm)、Y(3.04±1.80mm)、Z(1.63±1.0mm),颈胸部一体化固定方式显著优于胸腹部固定方式(P<0.05);采用胸腹部固定方案时CTV外扩为计划靶区(PTV)的范围为X方向3.53mm、Y方向4.28mm、Z方向2.6mm;采用颈胸一体化体固定方案时,CTV外扩PTV的范围为X方向2.91mm、Y方向3.83mm、Z方向2.04mm。结论 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采用颈胸一体化固定方式摆位误差更小;利用EPID拍摄正交图像测量摆位误差可以为乳腺癌CTV外扩计划靶区范围提供依据,提高了靶区勾画的精确性。
2025年09期 v.55 1104-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宋谦;尹亚军;罗丹;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中,血清25(OH)D_3、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nminuria,MAU)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T2DM组)和80例IGR患者(IGR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血清25(OH)D_3、IR相关指标(HOMA-IR、INS)及MAU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2DM组及IGR组中25(OH)D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DM组、IGR组的维生素D缺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T2DM组的维生素D充足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INS水平呈正相关,而与PBG、HOMA-IR、MAU水平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升高、MAU水平升高及PBG升高是维生素D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INS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问题严重,对IR状况及促进MAU分泌具有一定影响,维生素D缺乏与T2DM及糖尿病肾病发病密切相关。
2025年09期 v.55 1107-1109+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周静;
目的 评估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经CPAP联合经气管插管-PS-拔管(INSURE)RDS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期接受CPAP联合微创注入PS(LISA)的50例RDS患儿作为观察组。调查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2h的氧合功能[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转归情况(出生后72h机械通气率、二次使用PS率、需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较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12h的PaO_2升高,PaCO_2、OI降低(P<0.05),但组间各时点的PaO_2、PaCO_2、OI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72h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次使用PS率、需氧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RDS疗效显著,但PS经LISA给药可进一步降低机械通气率、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2025年09期 v.55 1110-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波;陈景平;蒲建川;
目的 对比分段外剥内扎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本院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A组行分段外剥内扎术,B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远期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肛门狭窄、水肿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8h、首次排便时,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A组较低(P<0.05)。A组肛门狭窄程度轻于B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术后7d、14d,两组肛缘水肿评分较术后1d均降低,A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 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优于外剥内扎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肛门狭窄、水肿、疼痛程度,且并发症更少。
2025年09期 v.55 1114-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